
村長給我們介紹,他們對連村路、環村路和村內所有街巷,都進行了水泥硬化,道路兩側鋪設了滲水便道磚,同時栽上了樹木,形成了環村、傍路林帶;對變壓器進行了增容,強電線路全部入地;重新鋪設了供排水管道,實現了24小時供水,新建了太陽能微動力污水處理站,解決了群眾生活污水無處排放問題。建設了村民中心、村民禮堂、村民舞臺、便民超市和文化廣場。村民中心設有網格管理站、綜治維穩站、便民服務站,既能滿足村“兩委”辦公需求,又能便利地為群眾提供各種代辦服務。

“你們看看,我們村八成多的房屋都改造成了棗紅色樹脂瓦坡頂,夏天涼爽、冬天保溫,美觀、實用。”一位大伯笑瞇瞇的指著一排排或規整或錯落的民居說,他們對房屋結構完好的民宅,進行了紅色樹脂瓦、鋼架結構等“四坡五脊”改造,對村內所有臨街墻體按照紅帽、紅裙、紅腰線模式,進行了檐口改造;每家每戶的院子里,能種菜的種菜、能種花的種花。現在啊,過的日子才叫一個幸福!

南韓村整個村莊容貌的改變除了對環境的整治,貢獻最大的就是棗紅色樹脂瓦屋面,帶給人紅紅火火、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,村民對生活充滿激情。